12月18日,小学教育专业教研室在电西406召开了以“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提升文化思辨能力”为主题的教研会议。此次会议由苗琳主持,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。

苗老师首先介绍了选题的意义。她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现象,如“过洋节”、“地铁站的Ai宣传图”、“智能聊天软件”等,引出了思辨主题。她强调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明辨是非,更要有培养思辨的能力。其次,她简单梳理了“思辨”一词的内涵,并论证了思辨在英语教学及培养英语人才方面的重要性。她指出英语课堂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场所,更是培养学生文化思辨能力的重要平台。文化思辨能力,包括文化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,这要求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正确识别藏匿在英语音视频、文字语句中的西方意识形态,并基于课程思政助力其形成正确文化观,增强文化自信。又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对事件的对比、评价、分析、反思和实践,并将思辨能力融入日常生活之中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例如,如何将文化思辨能力融入英语教学中,使其与语言技能训练相辅相成;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,平衡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;如何设计教学活动,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。
随后老师们分享了各自的心得,比如: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,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,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。通过课堂讨论、辩论赛等形式设计思辨活动,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,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。选择具有争议性或多元文化视角的文章,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写作,培养其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的能力。
通过本次教研会教师们明白作为教师,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,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、品行、品味的“大先生”。除了课堂教学,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深入学习和培养文化思辨能力,增强中国文化自信。
(图:陈倩、文:苗琳、审:姚保利)